在全省文化产业协会工作座谈会上的讲话
省委宣传部副部长 武鸿儒
(2012年11月2日)
尊敬的士儒部长,同志们:
今天的座谈会是由省委宣传部和省文化产业协会共同主办的。近几年,省文化产业协会在士儒会长的领导下,认真贯彻中央及省委省政府一系列方针政策,不断探索做好协会工作的新领域、新路子、新经验,切实加强协会的自身建设,深入开展文化产业调查研究,积极反映企业诉求,精心组织特色活动,广泛开展产业交流,充分发挥了桥梁纽带作用,树立了良好社会形象,为全省文化产业发展起到了积极推动作用。在此,我受省委常委、宣传部长艾文礼同志委托,并代表省文化体制改革和发展领导小组办公室、省委宣传部向省文化产业协会成立五周年表示热烈祝贺!向在全省各级文化产业协会辛勤工作的老领导和同志们表示诚挚的慰问!
一会儿士儒会长还要作重要讲话,希望大家认真学习领会,下面我就当前我省文化产业发展及文化产业协会建设工作先讲几点意见:
一、抢抓我省文化产业发展的机遇和条件
当前,我省文化产业面临的发展机遇前所未有。一是中央和省委省政府非常重视发展文化产业。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吹响了建设文化强国的号角,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已成为国家战略,并在全社会形成共识。省八次党代会和八届二次全会对文化强省建设作出重大部署,提出到十二五末把文化产业打造成国民支柱性的战略目标。中央领导同志也对河北文化建设寄予厚望,提出了河北文化建设要力争进入全国第一方阵的要求。一年来,省委常委会、省政府常务会议多次专题研究文化产业工作,省委主要领导的重要批示达数十次,庆黎书记还明确提出了全省文化建设要唱好四出戏(重头戏、功夫戏、地方戏、拿手戏)的要求。可以说,河北文化产业发展迎来了前所未有的历史机遇期和黄金发展期。用艾部长的话讲:一个活力迸发、生机盎然的文化发展的春天已经到来了。二是经济转型升级为文化产业提供了广阔发展空间。文化产业作为战略性新兴产业,主要依靠知识、科技和智力投入,具有低碳、环保、绿色、可持续等特点,对提升经济发展质量发挥着重要作用。而在调结构转方式过程中,传统产业面临的资源、能源、环境等瓶颈制约越来越突出,越来越多的资金、人才等发展要素开始向文化产业转移,文化产业已经成为当前最具活力的经济增长点。三是发展文化产业成为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文化需求的迫切需要。随着经济的发展,居民的消费结构正由物质型向精神型、由生存型向发展型、由满足型向享受型转变,人民群众的文化消费能力和欲望呈现井喷之势。要填补巨大的文化消费真空、挖掘巨大的文化消费潜力,发展文化产业是首选之路。
就我省而言,发展文化产业具有独特优势。一是我省文化资源底蕴深厚。我省的三个走来(东方人类从这里走来、中华文明从这里走来、新中国从这里走来)、五大文化品牌(红色太行、壮美长城、诚义燕赵、神韵京畿、弄潮渤海)特色鲜明,名胜古迹、文物珍宝、非物质文化遗产数量众多、全国领先,这都是我们发展文化产业得天独厚的基础。二是环京津、沿渤海的区位优势,京津冀区域经济一体化,环首都经济圈纳入国家规划,河北沿海地区发展规划上升为国家战略,冀中南地区被列为国家层面的重点开发区域,百家央企走进河北,百家院所校走进河北,这都为我们借力发展、承接发展、错位发展、融合发展提供了十分有利的条件。三是全省文化体制改革重点任务基本完成,一大批国有文化企业的发展活力被激发出来,市场主体也越来越活跃,下一步工作重心就要转移到完善体制机制谋求发展上来,而发展的主攻方向就是文化产业。
看到机遇和条件,需要我们切实增强文化自信、提升文化自觉。各级党委宣传部门要充分发挥文化产业发展主力军作用,抢抓机遇,积极协调动员有关部门和社会各界力量支持和参与文化产业发展,努力推动全省文化产业更好更快发展。
二、清醒认识我省文化产业发展取得的成效和存在的问题
近年来,在省文化体制改革和发展工作领导小组指导下,全省文化产业党委统一领导、党政齐抓共管、宣传部门组织协调、有关部门分工负责、社会力量积极参与的工作体制和工作格局逐步形成,文化产业发展取得明显成效。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
1、全省文化产业发展规模不断壮大。近三年,我省文化产业增加值的增速均在30%以上,比全省GDP年均增速高出20个百分点,比第三产业增加值年均增速高出15个百分点,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达到3.3%以上。特别是今年,我省重点实施了文化产业提速工程,强力推进文化产业三个十建设,在全省评选文化产业十强县、十大文化产业集聚区和十大文化产业项目,并予以重点扶持,以点带面,强筋壮骨,大大提升了全省文化产业的规模化、集约化、专业化水平,有效地激发了各地加快文化产业发展的积极性、能动性和创造性。全省上下发展文化产业的热情高涨,呈现出良好的发展势头。
2、县域特色文化产业发展活力不断增强。积极实施产业带动战略,推动企业带基地,基地连农户,农工贸结合发展模式,剪纸、雕塑、工笔画、宫灯、乐器、内画、童车等特色行业逐渐发展成为富民强县产业,全省涌现出蔚县、新乐、武强、吴桥、曲阳、宁晋、平乡等一大批县域文化产业发展典型。今年上半年在蔚县召开了全省县域文化产业发展工作经验交流会,文礼部长做了重要讲话,提出了十抓,县域文化产业发展步入了一个更具活力的新阶段。
3、文化产业融合发展程度不断加深。发展文化产业,融合发展是必经之路。平泉的菌文化产业园,通过文化与农业的融合,推动食用菌在品牌提升、集群发展、精深加工等方面实现突破。开滦集团的中国矿业文化旅游发展产业园,则依托老工业遗存,大力发展文化产业,成为经济成功转型的典范。还要强调的是,文化与科技的融合。秦皇岛龙城帝国网游体验基地等文化科技项目,受到众多业内人士和游客的青睐。河北日报报业集团、河北出版传媒集团和河北广电网络集团等省属重点文化企业集团,也都积极在文化科技创新上下功夫,凭借数字化、信息化项目,都收到了较好的经济效益。
4、文化产业项目招商合作不断深入。香港投洽会、深圳文博会、与首都院所校和央企文化产业对接会等不同层面的交流活动,我们都大力宣传推介我省优质项目,取得很好效果。此外,还分别与国家开发银行、中国华录集团、国家发改委国际合作中心文化产业研究所等单位和专业机构签署合作协议,在文化产业融资、信息交流、发展规划等多方面开展深度合作。
发展成绩是有目共睹的,但对照中央和省委的要求,回应全省人民对文化的新期待,对标先进省市,我们还任重道远。2011年我省文化产业增加值为473亿元(老口径),仅占GDP的1.95%,距离成为支柱性产业的5%还有很多差距。文化产业发展也存在着三个方面突出问题:一是投入不足,省里已经设立了2亿元的文化产业引导资金和1亿元的振兴奖励资金,各市、县设立文化产业专项资金的情况还很不平衡,产业引导效果还不明显。另外,文化产业多元化投资格局尚未形成,缺乏有效的投融资渠道。二是产业不强,总量偏小,缺乏旗舰企业,结构不尽合理。目前,我省没有一家上市文化企业,没有一家企业进入全国文化企业30强。传统文化产业偏重(占55.6%),新兴文化产业不足。三是发展活力不够。特别是事转企的文化单位,其运行依然带有行政事业单位的惯性和痕迹,在企业管理、资本运营、科技创新、人才使用等方面还有很大改进和发展的空间。
看清成绩分析不足,才能明确发展目标和方向。如何把文化产业培育成支柱性产业,艾部长在蔚县县域文化产业发展工作经验交流会上已经明确提出了十抓,之前我们开会也传达过。这里特别需要强调的是,党委宣传部门牵头文化工作责无旁贷,但也要注意统筹兼顾。要注意分清工作的层次,不能一切包办代替。在工作中,我们要进一步明确与政府职能部门之间、与市场主体之间的职责分工,有统有筹,拿出主要精力做好指导、协调、督导和衔接工作。要善于抓制度建设,注重顶层设计,建立自上而下、不同层次、行之有效的制度,通过制度促进发展、加快发展。|
三、不断加强各级文化产业协会建设、充分发挥桥梁纽带作用
近年来,随着文化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政企、事企逐渐分离,各级政府部门由之前的办文化向管文化、由管微观向管宏观转变,政府部门的管理职能也随之转变,文化产业协会在促进行业公平竞争、加强自律自强、维护行业权益等方面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发展的空间也越来越广阔,日益成为党委、政府推动文化产业发展的得力参谋和助手,成为文化企业的好帮手。
2007年7月省文化产业协会成立后,石家庄、保定、张家口、秦皇岛四市及井陉、平泉、山海关等县(市、区)的文化产业协会相继建立,目前,其他市县文化产业协会也都在积极筹备中。今年年初,为进一步加快全省各级文化产业协会建设发展,经省委领导同意,省民政厅社会民间组织管理局批准,省文化产业协会的主管部门变更为省委宣传部,这将非常有助于省文化产业协会的健康发展。
各级党委宣传部门要充分认识建立健全文化产业协会的必要性。建立文化产业协会,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需要,是建设文化强省的需要,也是推进文化改革发展的需要。其必要性主要体现在以下两个方面:一个是过去我们抓文化产业,主要是在体制内抓,对社会上的文化产业涉及不太广泛。文化产业协会以抓社会文化产业为主,这对我们宣传文化部门来说是有益补充。从另一方面来说,当今的文化产业不仅仅在宣传文化系统,文化产业与工业、农业、旅游、金融、科技等行业的融合发展是大趋势。文化产业协会作为桥梁和纽带,既方便联系宣传文化部门,又方便联系其他部门,把社会各个方面对文化产业的支持和投入的积极性吸引出来、凝聚起来,是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希望所在。因此,各市、县已经建立的协会要继续加强和完善,没有建立的要积极筹备。
各级党委宣传部门要主动关心和支持文化产业协会工作,把文化产业协会工作纳入文化产业发展工作统筹安排,切实加强对文化产业协会的工作指导。文化产业协会中多为宣传文化部门一些退下来的老同志,他们对文化产业发展有丰富的经验,对文化建设工作有着深厚的感情,这是我们发展文化产业的宝贵财富。各级党委宣传部门一定要给予支持和帮助,要想协会所想、帮协会所需,热情主动帮助解决老同志在工作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为协会工作提供力所能及的最大便利条件。同时,一定要善于发挥协会作用,敢于给任务、压担子,做到在生活上关心、在工作上信任。另外,文化产业协会属于非营利组织,大家在交办任务的同时也要主动给予必要的资金支持。
关于进一步加强文化产业协会建设,士儒会长一会还要讲,我就不多说了,只提两点要求:
一要在加强自身建设上下功夫。全省各级文化产业协会要不断加强和完善自身建设,在服务中体现自律,在自律中完善服务,在服务中创新发展,努力创新活动、创新载体、创新会员组织结构,使协会在更广领域、更大范围发挥作用,为促进全省文化产业发展作出更大贡献。在这次会上,省文化产业协会印发了《关于进一步提高全省文化产业协会工作水平的建议》(讨论稿),这集中体现了全省各级文化产业协会在工作实践中摸索的新经验、新体会和新做法,是加强协会自身建设的具体措施,非常好,我完全赞同,建议修改后认真参照执行。
二要在发挥桥梁纽带作用上下功夫。全省各级文化产业协会要认真研究文化产业导向政策、研究打造文化品牌、研究谋划文化产业项目、研究抓好文化人才的培育和引进,在促进文化产业发展上发挥更大的作用。要善于调查研究,为党委政府正确决策提供高质量的咨询与参考。要积极组织多种形式的特色文化交流活动,在政府与企业之间、企业与企业之间搭建一个沟通顺畅、优势互补的良好平台。要积极通过文化产业网站、工作简报、产业杂志等多种途径大力宣传我省推动文化产业的经验做法和发展成果,不断提升河北文化产业的影响力和知名度。
同志们,加快推进全省文化产业发展是建设文化强省的重中之重,是着力改善两个环境的内在要求。希望各级党委宣传部门及文化产业协会一道,齐心协力、携手共进,努力加快文化强省建设,以优异成绩迎接党的十八大胜利召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