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进邢台市任泽区永福庄乡吴铁庄村的土窑制陶作坊,56岁的红泥陶艺技艺传承人王青雪正在进行手工拉坯。在拉坯机旋转带动下,一块陶泥在他的手中不断变化……
地处黑龙港流域的吴铁庄村有着丰富的红胶泥资源,当地烧制瓦盆起源于清代,迄今已有两百多年的历史。依靠本地红胶泥资源优势,很多百姓都学会了瓦盆、陶罐、水缸的制作技艺,并靠着这门手艺维持生活,后来逐渐形成了一个产业。受家庭影响,王青雪11岁就开始学习陶艺制作,他做出的器物表面光滑、造型美观,用手指轻轻敲击,还能发出悦耳的金石之声。
当日,王青雪向记者展示制坯工艺。只见他将和好的泥巴放在案板上,双手不停摔打,将泥揉捏至软硬适中后,便用手边旋转坯板,边不停交替使用形状各异的工具,小心翼翼地对坯体进行加工。手随泥走,泥随手变,在一圈圈旋转中,泥坯逐渐成型。
“拉坯是技术含量最高的一关,坯体软了立不起来,硬了连接不上,不下几年功夫是学不成的。” 王青雪说,红陶从泥到器,需要经过选土、淋泥、拉坯、整形、晾晒、烧制等十多道工序,一步都不得马虎,极其考验一个人的功底。
2018年,任泽区红泥陶艺技艺被列入邢台市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但随着时代的变迁,曾红极一时的红陶制品渐渐淡出人们的生活,其技艺却也面临着失传的危机,做红陶的手艺人也纷纷另谋出路,陶艺文化的传承与发展面临挑战。这一切,王青雪看在眼里、急在心上,在坚守传统技艺的同时,他也开始思索如何创新。
传统的红陶器物,主要为陶罐、陶盆、水缸等,但现在已逐渐被塑料、金属器物代替。王青雪另辟蹊径,开始了红陶器物精细化之路。在他的努力下,笔筒、水杯、蛐蛐罐等红陶器物相继问世,再配以精美的雕刻图案,让这些器物呈现出一种典雅大方,又不失古朴厚重的独特韵味,吸引了不少周边地区的客商,以及喜欢收藏红陶的爱好者慕名而来。看着传统技艺再次被人们认可,王青雪脸上难掩激动。
“下一步我想结合邢窑白瓷,创建一个新的陶瓷基地,让更多的年轻人参与进来,传承、学习咱们的传统技艺。”王青雪说,传统技艺是个宝,只有守好这份“家业”,让它永远传下去,才能更好地传承和发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如今,王青雪的邢台王氏工艺品制造有限公司,已让更多的人加入到复兴传统技艺的行列中来,并带动了更多群众就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