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体网页版_华体(中国)




文旅资源
非遗传承
所在位置:  华体网页版,华体(中国) >>  非遗传承
非遗传承—巨鹿道教音乐
华体网页版,华体(中国):2020/5/12
      巨鹿位于河北省南部,是秦汉古郡之一。东汉末年,巨鹿张角在此创立了太平道,是中国早期的道教派别之一,江北道教的发源地。道教是我国土生土长的民族宗教,远古时期的巫术是道教的渊源。道教继承了“巫以歌舞降神”的传统。而道教的音乐与汉民族的传统音乐的联系又十分密切,大量的汲取和糅合了古乐及宫廷音乐、佛教音乐和民间音乐的曲调和演奏方法,这就使道教音乐具有广泛的群众性和地方性。道教音乐既有渲染宗教的作用,又有娱人的功能。而巨鹿道教音乐作为道教音乐的支脉,同样是以宗教性和民俗性的形态而存在。

      目前,巨鹿道教音乐以巨鹿为中心,流传于广宗县、任县、南和县、平乡县、威县等。除巨鹿县外,广宗县和平乡县的道教音乐班也小有规模(秦汉时期的平乡县、广宗县北部属巨鹿县领地)。巨鹿县道教音乐班除在本地打醮外,还应邀去其它县举办打醮活动。

      巨鹿的法事科仪主要用于观外的斋事法事和农闲与春年前后举行的打醮法事。道教科仪是道教徒按照规定的程式,仪范举行各种宗教的总称。

      斋事法事专用于民间丧事,为亡故者超度亡灵,以期早日“升天”。斋事由出殡的下午开始,共四次道场,分别为前一天下午、晚上与次日的早晨、上午进行。主要内容颂恕、放施食、沐浴、过桥,共演奏48个音乐项目。科仪程式及音乐曲目的应用是固定的,情绪大多凄婉悲伤。用于“颂恕”时的道教音乐,有《琳琅振响》、《八仙赞》、《颂经功德赞》、《六句赞》、《三皈依》等;用于“放施食”的道教音乐有《三柱香》、《请五老》、《五供养》等;用于“沐浴”的道教音乐有《沐浴经》、《三界高真》、《老君经》等;用于“过桥”的道教音乐有《桥偈》、《三宝赞》、《小卷帘》等。

      斋事法事科仪以坐乐形式为主,兼有行乐的形式。其程序及规模往往视施主的经济状况而定,可简可繁,人数至少5或7人,多则21人,道士人数为奇数。殡葬日也用奇数而不用偶数日,俗称“用单不用双”,以免“双双入土”。

      打醮法事一般在每年的农闲与春节前后进行,村民们自愿组织起来,推举德高望重有组织能力者为“会首”,搭起醮棚,请道士打醮。打醮活动在过去主要是以乞求神灵庇护,消灾除难,祛病延寿,劝人向善等为目的,寄托百姓的美好愿望。各程式按仪大致可分为:开坛、上坛、化坛、净坛、请神、起师、拜神、送神、拜忏、上香、献供、转供、法鼓、安位、分灯、进灯、迎銮、上表、宣意、大赞、小赞、祝寿、祭祖、祭龙兵、祭厨、跑五方、落坛、封坛等。并且根据各仪规的不同功能与不同情绪进行演奏和伴奏。各仪规程式之间都有打击乐相互连接,互相衬托,人声、乐声连绵不断,极富特色。

      巨鹿道教法事科仪音乐的对象是神灵和人。对神灵的音乐风格多为庄严肃穆、悠缓典雅,宗教气息浓厚;对人的音乐风格则清新活跃、欢快明朗,大量吸收民间曲调,如河北吹歌、乱弹等,使之更加民俗化。

      道教音乐在巨鹿的当地是有一定的固定人群的,但大多的道教演奏者是业余的。基于此状况,为了保护这一古老的音乐形式,国内的专家与学者开始对其音乐文化的研究与发掘。


华体网页版_华体(中国)
Copyright 2019 华体网页版,华体(中国) 版权所有 冀ICP备2023024522号-1